查看原文
其他

AI,云端,机械臂:未来的建筑行业将走向何方?|AP CIRCLE回顾

AP editorial 建筑实践 2022-04-24

AP CIRCLE|建筑场

数字化时代下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Digital Era

 

2020年7月24日下午,《建筑实践》杂志在晶空间举办的“数字化时代下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分享活动圆满落下了帷幕。


本次活动主讲嘉宾为:


小库科技创始人&CEO          何宛余上海脉策科技事业部合伙人     黄积小酷家乐副总裁兼Modelo总监      苏奇大界机器人科技合伙人&CSO  胡雨辰


活动希望通过科技公司与建筑设计企业之间的交流分享,梳理新时代企业的目标,研讨实现目标的手段。



建筑实践|AP CIRCLE


7月19日,第三届人工智能未来峰会暨小库新品发布会在上海举办,希望引发专业人士对建筑行业智能未来的思考与探讨。

作为中国建筑学会会刊,旨在通过杂志和书籍出版,全媒体矩阵等多种渠道,发现中国新建筑,见证中国建筑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的忠实见证与记录者,这也正是《建筑实践》所关心的社会议题。本次AP Circle的分享主题也应运而生。

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曹嘉明,出席活动致开幕辞,还就区块链技术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做了相关的介绍:

当今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已进入数字化的时代,新数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将给行业带来新活力,甚至会颠覆行业以往的发展模式,建筑行业不可避免的会卷入到数字化浪潮中


晶空间布置



活动现场布置


演讲回顾 | REVIEW



何宛余|智能建筑未来可能

面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城市空间,既要发展,同时也要面临老龄化和人工的消失的问题, 未来会是什么样?我们都在思考在这个逐渐变化的行业里,建筑师所扮演的角色。


大家觉得创意是什么?当我们看创意的时候,其实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可能性,同时把这些可能性进行一个最终的决策筛选,留下我们认为好的那一部分。运用人工智能,或者深度学习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用更易读的筛选方式去做智能推荐,也就是说,数字化其实是寻找机器跟人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通过机器和数字化可以帮助我们把存在的可能性快速排列出来,以期更好的帮助建筑师进行决策,这也是数字化在建筑行业发展的根本目的。

机器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中的好创意,例如,我们想学习梵高的星月夜,就可以通过机器去对这张画进行分解重构,通过软件的神经网络搭建,重构出来该系列的图片。


当算法完全实现以后,如果我们输入一张运河的照片,计算机就可以输出一张梵高星月夜风格的运河照片。

那么,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建筑上,也有四个维度的实施可能性,分别是识别、评估、重构、生成


在识别维度上,我们可以利用机器识别很快去分析街道改造前后活力程度的改变;在评估维度上,我们可以用街景图像分析得出城市的空置率、空间的开阔度等数据,从而了解城市空间的品质;在重构维度上,以前我们参与设计是基于历史经验,不断地加入自己的理解,去创造去重构


大家可以看一下,视屏刚开始有很多看上去好像设计的很好的小别墅对吧?实际上,这些东西在地图上都是不存在的,它是机器生成的虚拟别墅。这个视频是它的生成过程,一开始一切都是非常模糊的,什么都看不出。


但是通过对机器不断的训练,不断的从网路搜集照片进行识别,可以看到房屋越来越清晰,然后就得到最终的设计成果,这一系列的、上百万张到上亿张的房屋设计,都是机器在一天内完成的。当然这种计算不能直接用于工程化的运营,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它展现了设计的思想。


机器可以代替重构的过程,并把人类思考演进的方式给呈现出来;在生成维度上,机器能够帮助实现可人机交互的图像化和三维的产品。



当今,需要转变的不是智能设计的技术,而是人类对智能设计的思维,设计师要从原来“我”设计所有,逐渐改变成跟机器去协作,智能能帮我做什么,我能控制它什么。未来人机协作的逻辑研究,也需要建筑学和建筑师一起不断去发现和探索。




黄积小|数据科技赋能建筑行业的最短路径

我今天分享与探讨的主题可以归纳成三个问题:数据科技如何影响智能建筑行业?数据科技的主要路径是什么?能否通过最短路径来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


数字化在建筑中的应用,也使得建筑师的职能也变得多元。


大家可能刚开始知道我们是通过城市数据团这么一个媒体的名称,而不是知道脉策数据这么一个科技公司。我们最开始在想的事情,是作为城市的研究者,和城市里面的一个用户,面对城市的一些问题,怎么用数据的角度去看待它。


这是我们做过的案例《控制人口,开给上海的一剂毒药》。


通过从上海人口年龄作为切入点,来寻找上海合理的人口规模。我们思考和对比经典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劳动力人口比例、老龄化等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如果只做文章的研究,并不能在实际层面上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慢慢开始往能解决问题的科技公司进行转型。


我们现在所做的,其实是建立一个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将我们搜集和整理的信息和甲方的要求结合,进行数据科技赋能建筑行业的最短路径。再根据其需求,将做过的实际项目进行整合和再利用,沉淀出一个最具管控性的培养方案,然后去赋能给我们的合作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多传统的设计人员慢慢变成一个产品经理,后来慢慢变成了数据科学家。


以我们的个人经验来说,我们认为要为每位建筑师赋能数据能力、数据思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在2019年进行过名为“2019/2020DigitalFutures数字未来工作营——亿级数据如何辅助智慧城市决策”的尝试,借助在线数据工作台系统 Datlas和可定制的算法库作出城市空间价值预测、城市推演智略等案例推演,建立数科建筑师培养方案。


脉策正在积极对数据科技如何影响智能建筑行业的路径等问题进行探索,我们也希望大家与我们一起共同努力。





苏奇|Why 3D matters? 三维到底有什么价值

我们建筑师,每天花了好多时间在产出的东西,其实大部分都集中在软件里面。但是当需要跟其他人沟通的时候,却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媒介,比如说出一个pdf图,出一个效果图,做个渲染图,发个邮件,发个微信,上传个百度云,以跟别人进行沟通。

那我们能不能让这些人不需要花这些额外的时间,就可以顺畅的跟其他人进行沟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其细分为三个小问题,也就是数据转化、存储和分享:


数据转化:在“云”上进行快速的数据流通,把所有的这些三维的数据公式,通过产品——我们称其为“数字资产管理”,转换到云端,变成网页,使得数据更快捷的进行流通;


数据存储:把“数字资产管理”当成一个云盘来用,把所有二维、三维的数据全部传到里面,在浏览器上直接去看三维数据,在网页中直接留言画图,平时面对面才能干的事情都可以在“云”上交流沟通;


数据分享:通过本地数据云端化,把本地数据联网跟别人联通在一起,同时提供更多互动化的展示,考虑人在三维空间的漫游。


另外,“三维”这个概念出现的意义,就是去让更多的人更容易的理解我做的东西是什么。也就是所见即所得,比如说我想让我的客户或者我的合作方其实是更容易的知道你将获得的东西是什么,而我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做,我们的产品本身也做了很多。


虽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达成数据的流通,但同时我们要做很多的互动化的展示,互动化演讲或者类似功能。比如说,如何在一个三维空间里面更容易的去以人的视角漫游?或者这种一键生成360度观看角度?然后在手机里面边走边看 。包括把所有的二维、三维图纸联系到一起,快速在网页上生成一个可以被嵌入的展示方式。



2020年秋季,哈佛大学正式进入全网课时代,Modelo被选为正式教学工具,所有人都在说我们需要这样一个东西。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接下来的趋势,但是我觉得,至少从世界上最顶尖的建筑设计的学府,有这样强烈的诉求在里面,可能也会代表其未来潜在的影响力。




胡雨辰|建造智能

大界这家公司,其实更偏后端。我们做的是建造智能,包括如何让设计能够更加的用数字化的方式实现建造、并用机器人的方式去落实这件事,也就是建造智能的应用


机器人的智能化可以成为建筑预制工厂或者建筑工地建造的一个解决方案,它们更多实现的是一套流水化的标准。


为什么说机器人可能是改变建筑预制工厂和建筑工地生产方式的直接解决提案呢?以下三点原因,支撑了机器人建造的可能性:


控制系统:通过大界的软件和系统集成,能让机器人实现各种定制化的要求。


集成算法:机器人的加工工具和人的加工工具一定是不一样的,它被设计成可以举起更重的构件,它可以利用更高的精度来解决问题。


门槛极低:大界分别做了一套各自的算法、工艺包和控制软件,用法简单、接口广泛,我们希望能做出一套人人可用的系统。

大界机器人也可以在多行业多材质的基础上进行应用。

下面是东方艺术中心一个展览装饰的施工视频,它的施工过程是从曲面到被拆解的碳纤的模式,然后从碳纤维线,然后我们训练机器去进行自动铺料,最后用3D打印的方式把它做出来。


一开始我们用的德国的打印枪,后来发现不好用,所以我们就干脆自己研发了一款3D打印枪,现在已经革新到第六代了。



我们在湖州松阳做一家木结构的新华书店项目,周期非常紧,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们接手了,因为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很好的把控施工周期。


到现场就是拼装,现场离我们的加工工厂大概500多公里的距离,但是我们就敢在最后三天再到现场再去装,因为我们的东西一定是对的,不会有所谓的工人产生的误差或者施工图产生的误差。


加工总共22天,前面深化设计大概需要三天的时间,拼装总共加起来28天,我们确确实实在第29天完成并交付了这个项目。


我们一直有一个梦想,能够让设计的实现更简单,让设计的落地更便利。这也是我们做大界的初衷。


嘉宾讨论 | FREE TALK


活动期间,几位设计专家还就如何看待数字化的变化,及数字化工具在建筑设计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进行了圆桌讨论。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珏伟

代表了设计、建造、采购一体化的EPC技术,近几年也在建工总院迅速发展,数字化时代的EPC技术该如何在建筑行业中充分发挥其优势。

——“建筑这样的传统行业,能和数字化结合,

代表大家都在尝试跨界,而跨界会带来不同的生命力。


上海悉地工程设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史佩杰

当下时代,已成为共识的数字化的应用需要从内向外形成一种社会环境,这就需要把客户和设计师结合起来、互相协同。此外,数据的对接及数字资产的积累,都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

——“数字化发展是未来的趋势,

今后更多机构会通过人工智能去进行场景应用。

怎么去把项目资料转化成数字资产,也需要大家共同去探索和努力。”


水石国际创始合伙人&设计总监  沈禾

作为专注在方案设计的机构,我们能做的是,一来尽可能利用管理优势来培养设计师跟数字化交互的习惯;二是我们和业主、社会要创造一个共同的新语境。

——“我们自己正在做两件事。

第一,去培养设计师跟数字化进行交互的习惯;

第二,思考如何延伸数字产业链。

活动现场|Scene Photos

图中人物(从左至右):小库科技创始人&CEO何宛余、品域副总裁沈兵、文筑国际总经理马卫东。

图中人物(座位从左至右):水石国际创始合伙人、设计总监沈禾;上海悉地工程设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史佩杰;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曹嘉明;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珏伟。


全程视频|Video

想观看视频录播的朋友们,可以通过在尾部点击 “ 阅读原文 ” 观看整场回放。


主办 / 《建筑实践》,上海市建筑学会

协办 /  晶空间,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悉地工程设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水石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品域(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支持 / 上海跃奔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企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清水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策划 / 吕亚范,Kelly,秦川

内容整理 / Kelly,Sai

新媒体编辑 / Sai

审校 / Kelly,秦川


© 建筑实践    

欢迎联系转发,禁止在未授权时以建筑实践编辑版本转载。






易介中|文旅大未来

占有与使用 | 面向田野的住宅 / 空格建筑

观点 | 王河、余继荣谈广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